力山集團 -- 病蟲害防治摺頁
正在加載......
X
 
會員帳號 :
會員密碼 :
忘記密碼    加入會員
病蟲害防治摺頁

認識小黑蚊與社區共同防治

 

一、小黑蚊及其危害:小黑蚊為體型微小的吸血昆蟲,又稱「黑微仔」。其雌蟲嗜吸人血,具低飛習性,因此常叮咬人體小腿及手肘等部位,被叮後導致皮膚癢腫等症狀,嚴重者產生過敏反應。

 

二、雌蟲吸血習性:雌蟲於白天吸血,以中午至下午為吸血高峰。易被叮的地方以樹下、走廊、涼亭、庭院及廟口等人群經常駐足停留的地方。

 

三、叮咬之處置()被叮的患部可以冰敷或用冷水沖洗,以降低癢感;()避免搔抓患部,以免引起細菌感染;()若引發過敏反應,應立即就醫治療。

 

四、生活史:小黑蚊完成一個生活史約需3-4週,分別為卵、幼蟲、蛹及成蟲等四個時期 

 

五、幼蟲棲地

幼蟲取食藍綠藻、綠藻等藻類,常見的棲地為社區中的裸露土表、花臺、盆栽、溝邊、邊坡、坡坎或石頭邊等青苔滋長處(如圖示)。

六、防治及管理

防治小黑蚊的根本之道即阻斷其生活史,避免繁衍下一代及減少其棲地,相關管理措施如下:

()自身保護:做好個人保護是阻斷小黑蚊繁殖的治本之道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穿著長褲、長袖衣物及鞋襪,減少身體裸露的部位,亦可使用防蚊液噴灑或塗抹於易受小黑蚊叮咬的部位。

()環境管理:經常整理居家週邊環境並保持通風乾燥,可降低青苔滋生,也可定期刮除潮濕地表之青苔,以減少小黑蚊幼蟲食物。此外,裝設55網目以上(孔徑0.33 mm以下)之細孔紗門與紗窗,可有效阻隔小黑蚊飛入室內吸血。

()化學防治:化學防治雖為最直接有效的小黑蚊防治方法,惟藥效無法持久,且經常施藥有污染環境,並導致小黑蚊產生抗藥性的缺點。

()社區共同防治:小黑蚊孳生的地方遍及環境中各處潮濕且滋長青苔之地表,因此要社區全體民眾共同進行防治才能發揮具體成效。

 

推薦親友 友善列印
附件下載
  病蟲害防治摺頁 808 K  2015-10-21

服務需求:
您的姓名:
聯絡電話:
服務區域:
驗 證 碼:
 

副總經理劉建隆,支援荒野保護協會,擔任2011年親子團大露營總召集人,統籌所有活動及事務 >>

gotop